龐國翔/江津區
  在江津主城核心區,有一條mSATA江津市民婦孺皆知的熱鬧街道叫黃荊街。它位於三通街東南,北與菜市街相接,南與大西門轉盤相連。若外地人到江津,一聽這街名,準會猜想這條街一定處於城市最熱鬧最繁華的黃金地段。其實不然,這條市民熟知的街道,是因一種叫黃荊的灌木樹而得名。
  早在初唐時期,巴蜀特新竹售屋產荔枝,當時產荔枝的中心是合江縣,此縣有“荔枝之鄉”之稱。江津在合江縣下游,受其影響,也開始墾荒種植荔枝。當時江津是長江上的一個重要渡口,雖荒雜,人煙少,但土質肥沃。當地人在幾江半島西段洪水淹沒不到的高闊地帶,即今太子寺、老江津中學一帶,開墾出一個土園,從合江引來荔枝種,建起一個荔枝園。因此處沙質土壤,且雨水陽光充足,荔枝園年年豐產。
  到北宋時期,荔枝在宮中和士大夫中受寵化療飲食的風頭早過,但幾江半島內荔枝園仍風華正茂。園內有一顆老荔枝樹,果實味道異常鮮美,乾壯冠闊,四季常青,名傳巴蜀,被當時譽為“荔枝樹王”。每到荔枝成熟之季,城池之人或船夫走卒不時鑽入園中偷摘。主人感到無奈,就到附近的艾坪山,搬來黃荊樹根篼,圍園種植。
  黃荊樹又稱黃荊條,本屬灌木樹種,最喜野生於貧瘠荒坡。將黃荊固態硬碟移種在土質疏鬆的荔枝園邊,二三年後就長出許多高高青條。主人將黃荊條編架成籬笆,形成了保護荔枝園的屏障。
  宋ddr4 記憶體哲宗元祜三年,荔枝成熟時,大文人黃庭堅任涪州別駕,他由涪州乘船經長江去宜賓,過江津時就專門下岸與江津文人和知縣一起在城中心舟亭品嘗荔枝,並步韻作《心舟亭次韻李任道食荔枝有感三絕》。
  過600多年,到清代雍正五年,津城千年“荔枝樹王”竟至枯死,人們頗為痛惜,不忍砍伐。未曾想,過了九年,這棵樹竟又奇跡般地複活。“枝葉茂盛如初”,人們大為驚喜,州縣文人雅士紛紛題詩作賦,贊譽此為祥瑞之兆。於是,乾隆至後來一段時間,在荔枝園西修建川主廟、養濟院,東面修建福聖宮等,以發揮其地靈。
  隨著津邑城池擴展,已荒廢的荔枝園被整體罷毀,改建成一條西南—東北向的草街。但是,街沿每年都會生長出許多青色黃荊條。這黃荊條細長、光滑、柔軟,市民將此割下編筐織簍,很是受用。於是,當地百姓就將此街叫為黃荊街。到明末清初,這條茅草街逐漸改建成泥牆木板街,不過在街心石板縫隙和一些牆角處仍常長出黃荊幼枝,這說明黃荊的生命力之頑強。
  不久,黃荊街建起太子寺,此為僧會司所在地。古巷深深,晨鐘暮鼓,整天香火不斷。清光緒三十一年,黃荊街設官立江津中學堂,開新學教育。如今黃荊街名雖在,但高樓鱗次櫛比,不過這裡仍然是江津城最有故事的地方。  (原標題:江津有條黃荊街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z79szfcm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